题目内容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该微观示意图中涉及的单质有_________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 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B |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C | Na、Na+化学性质不同 |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
D |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 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元素 |
A.A B.B C.C D.D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用于葡萄酒和果酒的酿造。在性质上和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现通过实验探究如下:
实验一: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填“强于”或“弱于”),试管内液体都变成_____色,左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实验二:某实验产生的气体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呢?
(查阅资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时被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则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为验证该气体的成分,设计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气体缓慢通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_____ | 气体中含有_____ |
②继续将剩余气体缓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_____ | 气体中含有_____ |
结论:实验产生的气体为和的混合气体,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反思拓展)
(1)和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_____不同。
(2)科学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应该含有相同的元素。由此推断此气体可能来自_____反应生成。
A 铜和硫酸 B 碳和盐酸 C 碳和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