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________,
A. 蜡烛 B. 红磷 C. 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 1 | 2 | 3 | 4 | 5 | 6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8 |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____溶液来吸收_______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答案】 B 过量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或五分之一) 无色,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
【解析】(1)A、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不能选用;
B、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正确;
C、硫粉燃烧后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不能选用。故选B。
为了耗尽瓶中的氧气,红磷要过量;
(2)该实验中为了耗尽氧气,燃烧匙应放在集气瓶的中下部,故A装置正确;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故在实验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由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集气瓶中的剩余的气体是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
(4)不进入水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填充了耗掉的氧气的体积,故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学生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问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1(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
表1 不同时间水面上升的高度
时间/小时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瓶(盛干细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细铁丝) | 0 | 0.4 | 1.2 | 3.4 | 5.6 | 7.6 | 9.8 |
C瓶(盛沾了清水的细铁丝) | 0 | 0 | 0 | 0.3 | 0.8 | 2.0 | 3.5 |
D瓶(细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 | 0 | 0 | 0 | 0 | 0 | 0 | 0 |
(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
(2)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小烧瓶号): .
(3)根据上述实验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 .
(4)通过上面的研究,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铁锅等铁制品? .
【题目】学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测定某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各称取10g生铁样品分别放到相同浓度、不同质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分别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稀硫酸质量/g | 25 | 50 | 75 | 100 |
生成H2的质量/g | 0.1 | 0.2 | 0.3 | 0.3 |
(1)试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2)若要炼得这种生铁100 t,需要含Fe2O3 80%的赤铁矿多少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