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常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认识物质。
(1)以下是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三个环节。(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c、d是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环节I的转化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_____。
②试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c和d不是相同物质,原因是_____。
③“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请你写出一点该成果的现实意义_____。
(2)碳酸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g,经过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成氢氧化钙。
①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g。
【答案】由+4价变为+2价 C8H10 分子的构成不同 节约能源,减少了温室效应 化合 14.8
【解析】
(1)①环节I的转化中,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4价变为+2价。
②由微粒的构成可知,c物质的化学式C8H10,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c和d不是相同物质,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③“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成果的现实意义有:节约能源,减少了温室效应等。
(2)①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②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为:16g×50%=8g;
由于最终钙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钙的形式,
所以生成的Ca(OH)2质量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中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回答下列问题: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
第一周期 | 1 | 2 | ||||||
第二周期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第三周期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Ar |
(1)表中铝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9号和12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题目】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
A 鱼池供氧剂 B 消毒剂 C 干燥剂 D 漂白剂
(2)在“过碳酸钠”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会导致“过碳酸钠”变质___(填序号)。
A 二氧化锰 B 稀盐酸 C 硫酸钠 D 石灰水
(3)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判断样品中__有硅酸镁。(填写“可能”或“一定”)
(4)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振荡后静置。 | _______。 |
步骤3: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 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 ___,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
思考:步骤2中,加该试剂的目的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