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图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②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_____;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断NaHSO4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
A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镁粉反应C 其水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 D 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E 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钾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ABD SO42-与Ba2+反应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 13:40 ABCDE
【解析】
(1)①A实验说明稀盐酸与稀硫酸都可以与金属反应,B实验说明稀盐酸与稀硫酸都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实验中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而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D实验说明稀盐酸与稀硫酸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ABD.
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SO42-与Ba2+反应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
(2)圆圈中有1个氯离子、1个钠离子和10个水分子,故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58.5:180=13:40
(3)A、由图可知,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故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镁粉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故其水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故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故D正确;
E、由图可知,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E正确;
F、金属钾是活泼的金属,直接与水发生反应,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F错误。故选ABCDE.
【题目】I.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该选用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II.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 1﹣1 | 1﹣2 |
装置 |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
2﹣1 | 1:9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
2﹣2 | 1:10 |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 |
2﹣3 | 1:11 |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
2﹣4 | 1:12 | 无黑色物质 | |
2﹣5 | 1:13 |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
(解释与结论)
(1)若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固体全部是铜,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2中,证明生成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