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图示 | ![]() | ![]() | ![]() | ![]() | ||
现象 |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
| 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 ||
结论 |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 |
A、A | B、B | C、C | D、D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及结论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级结论分析;
D、根据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分析.
B、根据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及结论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现象级结论分析;
D、根据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分析.
解答:解:A、向白色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但不能证明钠离子,故错误;
B、燃烧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
,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而不是质量,故错误;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
D、向溶液中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为碱性,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说明碱性消失变成酸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故正确;
故选项为:D.
B、燃烧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
1 |
5 |
1 |
5 |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
D、向溶液中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为碱性,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说明碱性消失变成酸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故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或物质的存在情况、氧气含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等,要求学生能利用实验中的现象及反应发生的条件对盐酸以及盐酸盐的存在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 | B、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 C、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 | D、将100g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 |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 B、![]()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C、![]() 探究气体的气味 | D、![]()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牵牛花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 B、用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 D、用碎鸡蛋壳和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
下列“课外实验”对应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说明蜡烛中含有炭黑 | B、![]()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做酸碱指示剂 | C、![]() 说明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D、![]() 说明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碳酸钙 |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 B、![]() 加热液体 | C、![]() 测液体温度 | D、![]() |
下列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节约药品,实验用剩的药品必须放回原瓶 | B、加热试管里的药品时,必须先进行预热 | C、蒸发结晶时,必须水分全部蒸干后再移走酒精灯 | D、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外溅,胶头滴管必须伸入试管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