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根离子沉淀法.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w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反应后BaCl2剩余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

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小组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气流过急.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3)测氯化钠法.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再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 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 ×100% . 浓硫酸 ,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中 偏低 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

【解析】本题通过测定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钠质量分数考查了酸和盐的性质,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等。

(1)②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反应后BaCl2剩余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化钡剩余;

(1)设生成mg的碳酸钡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 mg

x=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100%;

(2)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装置丁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中

②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气流过急,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

(3)稀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足量的稀硝酸可完全除去碳酸钠。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通过氯化银的质量可计算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测氯化钠法的操作是: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再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解释与结论】

(1)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

(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____

(4)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_________

(6)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O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N2反应。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________

【题目】暖贴的发热材料主要有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构成。

【提出问题】发热材料中各主要物质起到了什么作业?

【猜想与假设】

Ⅰ、铁粉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Ⅱ、活性炭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

Ⅲ、食盐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及用量

反应时间/min

温度上升值/°C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水/g

对照组

1

0.2

0.1

5

10

58

实验组

1

0

0.2

0.1

5

10

0

2

1

0

0.1

5

10

2.7

3

1

0.2

0.1

0

10

4.5

4

1

0.2

0

5

10

20

【解释与结论】

﹙1﹚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

﹙2﹚已知铁粉在一定条件下生锈,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可能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分析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Ⅱ正确。

﹙4﹚分析实验组4与对照组的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正确。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实验组Ⅰ,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6)某同学质疑此实验中忽略了发热材料中的水,你认为分析______________(填实 验编号)的数据,可证明水的作用。【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布超过60分】

【拓展】

﹙7﹚由上述实验结论分析,铁制品在海边比在内陆锈蚀得要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

﹙8﹚请设计实验验证使用过后的暖贴中是否还含有单铁质:______。(写出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题目】(1)经过一年化学学习.你可能已经喜欢上了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做实验吧

①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填字母)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②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碳化钙固体和水反应制取乙炔,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制取乙炔,最好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该发生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

(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将4mL2%的稀硫酸 逐滴滴加到2mL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pH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溶液的pH是由H+或OH-浓度决定,H+浓度越大,pH越小;OH-浓度越大,pH越大。

②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非常小时,可忽略不计。

【作出猜想】

猜想Ⅰ:溶液pH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

猜想Ⅱ:溶液pH变化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实验。

甲组:同学们将4mL2%的稀硫酸换成__________,逐滴滴加到2mL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测得溶液的pH始终大于7,说明猜想Ⅰ不合理。

乙组:同学们分别取a、b、c三处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取适量a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镁条

无气泡产生

溶液中几乎不含___(填离子符号)

取适量b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_

溶液中几乎不含H+和OH-

取适量c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溶液中几乎不含OH-

【实验结论】猜想Ⅱ合理。

【知识拓展】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