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金属、酸、碱、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内容。

1)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小组成员将足量的蜡烛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并将集气瓶密封。仪器测出集气瓶内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示,写出实验数据呈现的一项结论_____

3)向100gAgNO3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Zn,充分反应后,Zn固体全部消失,过滤,得到滤液与滤渣,称得滤液的质量为100 g

①请写出该反应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请分析滤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

4)下图是制备气体的部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若要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图中的发生装置中,既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又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_;若制取的气体用D收集时从a进入,则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

5)钠着火不可以用二氧化碳来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炭黑。假若有9.2 g的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完全燃烧,可生成炭黑的质量是多少_____?

【答案】 当氧气的浓度占空气体积的16%时,蜡烛就不能燃烧了;或者说蜡烛熄灭时,还有氧气存在等,意思对即可 锌与硝酸银反应使溶液质量减少,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增加,当溶液减少的质量与增加的质量相同时,溶液质量不变 BC 1.2g

【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气和铝生成氧化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 由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的质子数为13,则该元素为铝,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由集气瓶内的氧气含量变化图可知,实验数据呈现的结论是当氧气的浓度占空气体积的16%时,蜡烛就不能燃烧了;或者说蜡烛熄灭时,还有氧气存在等。

(3)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银,锌和硝酸银、锌和硝酸铜、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的关系式为,则锌与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少,锌与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才能满足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发生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故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滤液质量与原混合溶液质量相等的原因是锌与硝酸银反应使溶液质量减少,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增加,当溶液减少的质量与增加的质量相同时,溶液质量不变。

(4)①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制取氧气,锌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氢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故既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又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BC,若制取的气体用D收集时从a进入,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5)设生成炭黑的质量为x

:可生成炭黑的质量是1.2 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兴趣小组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试管A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试管B中溶液变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小组同学重新进行实验,但现象相同。为此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探究A试管现象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A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猜想二:可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

[设计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猜想二正确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B试管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甲同学:可能与O2有关;乙同学;可能与______________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现象

结论

NaOH溶液加热煮沸

__________

溶液先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__________

2)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100%]。乙同学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