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是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实验,目的是研究铝箔的厚薄影响其在氧气中的燃烧情况,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 A.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厚薄铝箔的燃烧实验
  2. B.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厚、薄铝箔的燃烧实验
  3. C.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厚、薄铝箔的燃烧实验
  4. D.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厚度相同铝箔的燃烧实验
C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实验,由于氧气的量减少,会影响燃烧的情况,故A错;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厚、薄铝箔的燃烧实验,由于氧气的浓度不同,无法进行对比,所以不能达到目的,故B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故C正确;选项D不能得出薄铝箔的燃烧情况,故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5、友情提醒:硫酸钡、氯化银都是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废旧干电池的过程,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的报告:
提出问题:废旧干电池的组成物质有什么?
探究活动1:电池中含有的材料有哪些?
请各举一例: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二氧化锰
;…
探究活动2:电池内白色糊状物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猜想1:甲同学在剥开电池锌壳时,闻到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因此,电池的白色糊状物中含有NH4+
设计方案1: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NaOH固体混合置于试管中,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2:乙同学认为可能有OH-、CO32-、Cl-、SO42-中一种或几种,并检验白色糊状物.
设计方案2:为了验证猜想2,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相应的结论
1.取样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取少量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
酚酞不变红

没有
OH-
 存在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的稀硝酸.
无明显现象

没有
CO32-
存在
3.再向第2步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少量的
Ba(NO32
溶液.(填“BaCl2”或“Ba(NO32”)
无白色沉淀

没有SO42-存在
4.向第3步所得溶液中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Cl-
存在
5.取白色糊状物,滴加少量碘酒 有蓝色出现
淀粉
存在
[结论]电池内白色糊状物中的铵盐的化学式是
NH4Cl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某学习小组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请你参与该小组活动.
(1)活动一:验证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钡粉末,然后各加入2mL水,振荡,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粉末全部溶解;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甲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向乙试管加入约2mL稀硫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①该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
②若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硫酸已过量,则乙试管中在加入稀硫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若实验过程中向乙试管加入约2mL稀硫酸后,试管中的液体仍为红色,该学习小组的学生又向乙试管加入约2mL盐酸,振荡,试管中的液体变为无色,所得液体是
 
溶液(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可用
 
测定所得液体的酸碱度;若测定出所得液体的pH=4,则所得液体中的溶质是
 
(填写化学式)
(2)活动二:验证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向甲、乙、丙、丁四支试管中各加入2mL稀硫酸,然后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四种不同物质,充分反应后,四支试管中所得的液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①若甲试管中所得的液体为红色,则加入的试剂名称是
 

②若乙试管中所得的液体为黄色,加入的试剂是氧化物,则加入的试剂的化学式为
 

③若丙试管中所得的液体为浅绿色,且加入试剂后产生大量气体,则加入的试剂的化学式为
 

④若丁试管中所得的液体为蓝色,所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②、③、④的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