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2个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的演示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点);如果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体体积不减少,压强也不会减小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用导管对准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解析】
(1)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需要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有:红磷量不足、未待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气密性差。实验中不能用碳、硫等物质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会产生气体,瓶内的气体的体积不减小,因此压强不会变化。故答案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体体积不减少,压强也不会减小。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传导的温度未达到红磷着火点,因此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水中没有充足的助燃性气体氧气,因此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用导管对准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题目】小明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大家看到浪漫的烛光,对蜡烛燃烧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小明吹灭生日蜡烛,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猜想二: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__________;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
(1)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2)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3)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
(4)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与探究)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实验探究。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白烟是二氧化碳。 猜想一成立 |
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 | 烧杯上没有出现_____,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 | 白烟不是水蒸气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 | 蜡烛重新被点燃 | 白烟是_______。 猜想三成立 |
(分析与解释)
(1)蜡烛的主要成分是正二十二烷(),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其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实验最终证明白烟并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一操作无误,并且确实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反思与质疑)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明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________。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 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 8.8 g CO2气体。
(1)计算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和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下表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入(边加边振荡)稀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经查阅资料知Na2CO3与HCl反应可以分两步进行: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①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实验次数 |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
第一次先逐滴滴加稀盐酸100 g | ________ |
第二次再逐滴滴加稀盐酸100 g | 8.8 |
第三次再逐滴滴加稀盐酸100 g | 0 |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CO2的质量(纵坐标)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