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为探究固体溶解时能量变化的实验,通过胶头滴管向小试管中滴入水后,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是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乙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后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3)丙实验说明酸具有____的化学性质,该实验在生产中的应用是___。
【答案】左低右高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试管内气体膨胀 铝>铜>银(或Al>Cu>Ag) 能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单质反应 除铁锈
【解析】
(1)生石灰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试管内空气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导致U型管内液面左侧下降,右侧升高。(2)实验过程中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铝置换出了铜;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即铜置换出了银。进而得出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铜>银。(3)将稀硫酸加入到锈蚀的铁片中,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溶解,溶液变为黄色,说明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硫酸过量,铁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说明酸可以与金属单质反应;根据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 R 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査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R 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_____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 R 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 R 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____( 填 “快”或“慢”) |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 R 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 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 |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_________是否反应。
【题目】(9分)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
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 操作过程 | 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 |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方法二 | 取小红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稀硫酸 | ______________ |
【反思与评价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___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依然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