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A、B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据图
(1)B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A和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答案】得到 MgCl2
【解析】
(1)B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填:得到。
(2)A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B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阴离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故填:MgCl2。
【题目】水壶长时间使用后壶底会有白色固体附着,俗称水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研究水垢的成分,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查阅资料]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如Ca(HCO3)2、Mg(HCO3)2。它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造成水垢。
[提出问题]水垢的中含有碳酸钙吗?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充分反应至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观察到A处试管中有白色固体残留,B处浓硫酸的质量增大,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1)小明同学认为一定有CO2、_____(填化学式)生成。小红从反应物的元素的组成分析,认为气体还可能有氧气或氢气,请你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帮助她判断_____。
(2)小明认为该白色固体是碳酸钙,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 | _____ | 难溶物是CaCO3 |
[小结]水垢的中含有碳酸钙。
[实验反思]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硬水中的另一种可溶性物质碳酸氢镁的性质和碳酸氢钙相似,也会发生上述反应,请写出碳酸氢镁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
(3)小明取50g水垢与稀盐酸反应,得出了图中的数据,通过计算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_____,理由是_____。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
[资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部分)
温度/°C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学校实验小组验证反应原理,在室温为15℃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于80g水中,而后匀速的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并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2所示。
[分析与判断]
(1) 通过图象分析,小苏打溶液是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图像中M点处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Na2CO3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NaOH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① | 滴人酚酞溶液 | 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② | 加入_________溶液 | _________ |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 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