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中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20℃,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20℃,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20℃,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
D.20℃,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故20℃,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 L,错误,B、由于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跑掉了,故20℃,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要小于2 g,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S + O2 点燃 SO2中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故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正确,D、在外界条件不变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故20℃,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仍然得到1 g硝酸钾溶液,错误,故选C
【题目】(3分)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5 ℃ | 50 ℃ | 95 ℃ |
溶解度 | 0.17 g | 0.95 g | 6.8 g |
某同学为了提纯某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室温时,取样品约1g放入烧杯,加入5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溶解,原因是_________。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__________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然后过滤得到较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题目】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温度/℃ | 二氧化锰用量/g | 氧气体积/ml | 反应所需时间/s |
① | 5 | 12 | 20 | 0.2 | 125 | 11 |
② | 30 | 12 | 20 | 0.2 | 125 | 2 |
③ | 30 | 12 | 40 | / | 125 | 148 |
④ | 30 | 12 | 90 | / | 125 | 82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_____和____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