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用百分比表示)。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性质。

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____,利用的是_____。(选填)

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

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

C.沸点的不同

D.化学性质的不同

【答案】21% B 供给呼吸 A C

【解析】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填:21%

2)煤炭燃烧和人的呼吸需要消耗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释放出氧气;故填:B

3)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故填:供给呼吸;

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这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故填: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该溶液的pH ,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 认为该方案___(选填合理不合理”),原因___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同学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请写出小东设计的实验(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

(5)戊组同学拿来丙组同学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欲测定其变质情况,取出100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并计算:

①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________(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

②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g

③当加入3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到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所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装置序号),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_____;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要注意仪器的下端一定要_____;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时,可以在瓶内装适量的水,导管口连接一个注射器(如图所示),当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观察到_____现象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4)加热高锰酸钾并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实验中发现水槽里的水变成了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5)欲使用如图H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6)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填字母序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