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磷是组成物质的重要元素。
(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
(2)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蔗糖中,元素含量最低的是_____元素;1mol蔗糖中约含有_____个蔗糖分子。
(3)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可引起_____效应;工业上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6H2C2H4+4_____
【答案】密度大于空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1 氢(H) 6.02×1023 CH4+2O2CO2+2H2O 温室 H2O
【解析】
(1)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是利用其两个性质,分别是密度大于空气和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n(H):n(C)=22:11=2:1;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12×12):(1×22):(16×11)=144:22:176,可判断出氢元素为元素含量最低;根据公式N=n×NA,其中n为1,NA为6.02×1023计算可得N为6.02×1023;
(3)甲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氢转化为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4)二氧化碳被认为温室气体,故会导致温室效应;
补写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现观察反应前有两个碳原子,反应后也有两个碳原子,故碳已满,反应前有四个氧原子,反应后应该也有四个氧原子,因此补充的化学式中有四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2个氢原子,反应后应该也有12个氢原子,现乙烯中占了4个,还剩8个氢,补充的化学式前面配平系数为4,故该化学式含一个氧和两个氢,故答案为H2O。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题目】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化学动力小车,他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将小车放在摩擦系数极小的道路上,过一会小车就向前运动了。
【可选试剂】①锌粉;②铁粉;③铜粉;④10%的稀盐酸。
(1)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若加一次药品能使小车在同一条水平道路上行程最远,应选择的金属是__________(填序号),并且两种试剂使用的量要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要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最快,应往试管中加入上述哪种金属?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比________活泼,产生氢气速度更快;
(3)有的同学根据上述小车推进原理,发现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则他在试管中投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其利用了它的________性质。
【继续探究】【注意:若答对此部分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若仍用上述提供的试剂,在不增减小车的设备、不改变试剂总质量及道路的摩擦系数不变的条件下,从理论上讲,如何使小车跑得更远?请将改进的方法和理由填写在表中。
改进的方法 | 简述理由 | |
1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 ① | ② | ③ | ④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 | 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 | |||
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___,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