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C.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不能溶解所以的物质,A错误;经过沉淀、过滤只把水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得到的是混合物,B错误;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C正确;人体需要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故选C。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Na2CO3 + H2O + CO2 =2NaHCO3
资料: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学校实验小组验证反应原理,在室温为15℃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而后匀速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2所示。
⑴ 图1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⑵ 通过图像分析,小苏打溶液是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图像中M点处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⑶ 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① | 滴入________ | 溶液变红 | 有________物质 |
② | 加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⑷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题目】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请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
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_____═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另一只中滴加__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2)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 白色颗粒潮解 |
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____ |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逐渐消失 |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应用】(1)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填序号)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管道被疏通 D.气体燃烧后,火焰成淡蓝色
(2)该“管道通”中的两种物质必须分开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