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回答有关问题:
(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哑泉”中含有的物质可能是
 
;“安乐泉”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   B.CuSO4   C.Na2SO4  D.Ca(OH)2  E.CaCl2  F.NaNO3
(2)寻找规律,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化学式或名称:
有机化合物里有一类物质叫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呈一定的规律.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
C4H10
 
)、
 
(戊烷)…
(3)工业上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2NaCl+2H2O
 电解 
.
 
2NaOH+Cl2↑+H2↑.因饱和食盐水中混有一定量的NH4Cl,在电解时会引起爆炸.为除去NH4Cl,工业上常利用电解后的碱性废液、Cl2与NH4Cl反应(其中Cl2与NH4Cl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使NH4Cl转化成N2.请说出此方法的两个优点:①
 
,②
 
分析:(1)根据题意,哑泉有毒说明哑泉中溶有有毒性的物质,有毒的是硫酸铜;“安乐泉”能解毒,说明安乐泉溶解的物质能与硫酸铜反应,这种物质是氢氧化钙;
(2)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与化学式可知,名称以含有碳原子的个数来决定:则可推出含有4个碳原子,为“丁烷”,由化学式可以推出,每增加1个碳原子,就增加2个氢原子,因此戊烷的化学式为C5H12
(3)由题意可知优点有:利用电解后的碱性废液除去NH4Cl,能变废为宝;利用Cl2与除NH4Cl,Cl2是本场的产品,降低了成本,NH4Cl会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对环境有污染,转化氮气,对环境无污染等.
解答:解:(1)由题意知:哑泉有毒,说明哑泉溶有有毒性的物质,分析给出的物质,有毒的物质是硫酸铜;“安乐泉”能解毒,说明安乐泉溶解的物质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饮了氢氧化钙能解毒;
(2)由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丁烷)…的名称与化学式,可以推测,名称以含有碳原子的个数来决定:含有1个碳原子,为“甲烷”;2个为“乙烷”;3个为“丙烷”,则可推测含有4个碳原子,为“丁烷”;由化学式可以推测,每增加1个碳原子,就增加2个氢原子,因此戊烷的化学式为C5H12
(3)由题意可知优点有:利用电解后的碱性废液除去NH4Cl,能变废为宝;利用Cl2与除NH4Cl,Cl2是本厂的产品,降低了成本,NH4Cl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对环境有污染,转化氮气,对环境无污染等.
故答为:(1)B,D;
(2)丁烷,C5H12
(3)①利用废液作原料,变废为宝,②利用本厂产品,降低成本.
点评:在化学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总结规律,有利于掌握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吴中区二模)根据下列所给情景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硫酸铜溶液,再加入4-5滴10%NaOH溶液,混合均匀,向其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再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生成.请问这个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没过量;
氢氧化钠没过量;

(2)为测定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用已知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之反应,通过测定消耗稀盐酸的体积来测定某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密度均以1.0g?mL-1计).现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试剂,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溶液红色褪去时,稀盐酸和NaOH溶液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稀盐酸已经过量,请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稀盐酸和NaOH溶液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稀盐酸已经过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滴加一滴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变红,则证明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变红,则说明稀盐酸过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滴加一滴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变红,则证明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变红,则说明稀盐酸过量

(3)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为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