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老师在演示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向同学们展示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实验绘制图,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分析和讨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图一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小明同学确定图二微观示意图中,生成物“”表示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得到了老师肯定。
(3)图三中,一物块悬挂在反应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悬挂物不参与反应,在不改变温度的条件下,可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使弹簧示数变大。
(4)如果氢氧化钠溶液放置过久,进行中和反应时意外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Cl、HCl H2O 水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1)图一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是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C点时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故填:NaCl、HCl。
(2)生成物里的表示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的水分子,可以表示为H2O。故填:H2O。
(3)可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水,这是因为加入水后,溶液浓度减小,密度随之减小,物块受到的浮力减小,弹簧秤示数会“变大”。故填:水。
(4)在实验时意外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则原因是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填: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分子特征 | B数字含义 |
①水分子很小 ②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③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 ①Fe2+: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 ③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
C生活经验 | D食品安全 |
①用食醋清洗铝壶中的水垢 ②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③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①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②用甲醛保鲜海产品 ③用生石灰干燥食品 |
A.AB.BC.CD.D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 | 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
B | 检验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
C | 除去 | 通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
D | 鉴别 | 分别喝一小口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