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3
 条件,只要破坏
1
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设计与实验】明白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此试验是对比试验,所以只要写出能够引起燃烧的现象即可
【得出结论】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表达与交流】据资料可知镁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以及铁丝和磷的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定义.
【设计实验】根据[查阅资料2]可知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是因为有碳的原因.要证明这一点就要取含碳铁丝与不含碳铁丝进行比较.
解答:解:【设计与实验】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然后仿照示例填写表格;此试验是对比试验,从假设1可知烧杯是不可燃烧的物质,后面的就要填写可燃物;假设2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后面就要填写达到着火点的物质;假设3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面就应填写氧气不充分时的燃烧现象.
【得出结论】从试验可知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进行,所以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即可.
【表达与交流】通过资料中的信息,“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可知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通过【查阅资料2】知“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要验证这一点,可进行对比试验,也就是取含碳铁丝与不含碳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故答案为:[设计与实验]
验证 对比试验
假设1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烧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2 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3 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将点燃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得出结论]3    1
[表达与交流]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点评:熟记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反应条件时要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可以很充分的得出反应条件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2、“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①③⑤④②(或③①⑤④②)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
A C


(3)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催化剂的种类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 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昨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浓度不同
煤是重要的化石能源.

(1)图1是教材中煤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A区出现蓝色火焰,B区化学变化产生一氧化碳气体,C区煤中碳充分燃烧.写出A区和B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区
2CO+O2
 点燃 
.
 
2CO2
2CO+O2
 点燃 
.
 
2CO2

B区
CO2+C
 高温 
.
 
2CO
CO2+C
 高温 
.
 
2CO
,反应类型是
化合
化合
反应.
(2)图2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可燃物
可燃物
;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该条件的是

①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②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③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煤主要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稀高锰酸钾溶液红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1]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I.如图A所示,将燃着的煤块伸入到一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稀高锰酸钾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观察现象.
II.如图B所示,将燃着的煤块伸入到一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澄清石灰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观察现象.
①图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煤中含
元素,图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煤中含
元素.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结论不合理,其理由是: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2]丙同学继续探究,装置如图(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结论]①B装置的作用是
证明煤中含有硫元素
证明煤中含有硫元素

②C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硫,避免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硫,避免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③当观察到:装置D中稀高锰酸钾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E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变浑浊
,即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延伸]①SO2遇雨水会形成
酸雨
酸雨

②冬天取暖主要以煤为燃料.已知原煤中含硫1%,若燃烧1000t这样的原煤,可以产生二氧化硫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20t
20t

煤是重要的化石能源.

(1)图1是教材中煤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A区出现蓝色火焰,B区化学变化产生一氧化碳气体,C区煤中碳充分燃烧.写出A区和B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区________,
B区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2)图2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该条件的是________.
①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②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③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煤主要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稀高锰酸钾溶液红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1]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

I.如图A所示,将燃着的煤块伸入到一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稀高锰酸钾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观察现象.
II.如图B所示,将燃着的煤块伸入到一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澄清石灰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观察现象.
①图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煤中含________元素,图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煤中含________元素.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结论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2]丙同学继续探究,装置如图(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结论]①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当观察到:装置D中稀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E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即能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延伸]①SO2遇雨水会形成________.
②冬天取暖主要以煤为燃料.已知原煤中含硫1%,若燃烧1000t这样的原煤,可以产生二氧化硫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