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选填序号)和 E 组合,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 CO2,C 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_,用D装置收集 CO2,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F 为简易净水装置,向该装置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浮渣,说明是水_____(填“硬”或“软”),若要得到纯水,还需要进行_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酒精灯 分液漏斗 A 催化作用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硬 蒸馏
【解析】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二氧化碳,C 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D装置收集 CO2,气体应从长管b端进入,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4)F为简易净水装置,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装置;向该装置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浮渣,说明是水硬度大,若要得到纯水,还需要进行蒸馏。
(1)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
(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E装置收集CO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从b端通入。
(4)硬水中加入肥皂水,出现的浮渣多。净水方法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是纯净的水。故答案为:(1)酒精灯;分液漏斗。(2);催化作用。(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4)硬;蒸馏。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稀盐酸的用量 | 5g | 5g | 5g| | 5g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1.5g | 1.0g | 0.5g | 0.3g |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__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3)求第一次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所用的氧气从空气中获得的方法是______。空气中的氧气按体积计算,大约是空气总体积的。氢气可用天然气制取,这种方法制取的氢气中往往混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了证明混合气体中H2、CO2、CO三种气体都存在,一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以下实验。
(阅读提示)
①实验前,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
②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已处理。
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水后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另一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把其中的E装置换成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仿照上述实验过程,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一氧化碳存在,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注: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被D装置完全吸收,不考虑其他水蒸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前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 m1 |
实验后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 m2 |
实验前D装置总质量/g | n1 |
实验后D装置总质量/g | n2 |
利用如表数据,计算出能证明CO存在的质量关系是______。(用m1、m2、n1、n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