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①上图D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
③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将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B.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C.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④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I.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______________;
II.反应中生成了0.15mol氧气,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
【答案】集气瓶(2)2H2O2 MnO22 H2O +O2↑CEA B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作用)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mol
2KClO3 2KCl + 3O2↑
2 3
x 0.15mol
2 :x = 3:0.15
x = 0.1 mol
氯酸钾的质量为:0.1mol×122.5g/mol=12.25g
答:略
【解析】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C。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是:将烧杯换成水槽;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气体从试管口逸出,导致导管口无气泡冒出;检验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壁,否则在试管深入水中前气体已经逸出,看不到气泡;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解: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mol
2KClO3 2KCl + 3O2↑
2 3
x 0.15mol
2 :x = 3:0.15
x = 0.1 mol
氯酸钾的质量为:0.1mol×122.5g/mol=12.25g
【题目】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B.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C.在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铁锅常用于炒饭炒菜,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请写出一种防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你参与探究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金属的相关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现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
①只有Fe(NO3)2 ②有Fe(NO3)2 、AgNO3
③有Fe(NO3)2 、Cu(NO3)2 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实验探究】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完成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 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溶液A中的溶质成分符合猜想____________, 固体B中的金属成分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
【数据处理】称取10克固体B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9.8克。请计算
(1)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
(2)若配制上述浓度的稀硫酸100克,则需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______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