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下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0?北京)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
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
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
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①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A、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②  当E中出现混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
C和CO
C和CO
 ③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
Na2CO3
Na2CO3
(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装置C中为浓硫酸,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装置G中气球的作用是
回收尾气
回收尾气

④装置B是除杂装置,其中的溶液选用NaHCO3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HCl,不与CO2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虽吸收HCl,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可以吸收HCl,不与CO2反应;但氢氧化钠溶液虽吸收HCl,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⑤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主要议题是“节能减排、责任共担”。
(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                等。(写出一种物质即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遏制温室效应,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写出2条)
(2)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分离CO2和CO。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让混合气体从导管口进入,所得纯净气体从导管c逸出(假设完全反应),此时逸出的气体是                。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进入广口瓶,此时逸出的气体是                 。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某同学设计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①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②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4)温总理在大会上提出“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2006---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 假如少生产生铁(含铁98%)600万吨,且原料是铁矿石(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请根据炼铁原理计算,仅此一项我国共向大气中减排二氧化碳多少万吨?

下图是小华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25%的NaOH溶液的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1)a操作中的错误是                                            。

(2)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字母)。

       A. 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 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 c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7.5 ml

D. 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3)小华同学用配制的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如下图所示装置),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

第二种可能性

④小华同学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4)小华同学又用配制的溶液来做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实验时,她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华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B.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C.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小华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的是         (填字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