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铝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溶解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下列设计的除杂方案(括号内为杂质)都能达到目的的是( )
待分离混合物 | 方案一 | 方案二 | |
A | 铜粉(铁粉) | 磁铁吸引 | 加稀硫酸 |
B | 镁粉(铝粉) | 加稀盐酸 | 加氢氧化钠溶液 |
C | CO(CO2) |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点燃 |
D | 铁粉(氧化铁) | 高温下用CO还原 | 加稀盐酸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正确;
B、镁粉和铝粉均和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铁粉和氧化铁均与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D不正确。故选A。
【题目】央企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是否为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 | 粉末逐渐溶解 | 该灭火剂不属于报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 _____ |
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某小组同学利用灭火器进行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2)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
(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设计方案)某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加热残留物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
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1正确
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设计实验方案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内容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NaOH溶液中的杂质Ba(OH)2 |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
B | 除去KCl固体中的杂质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证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
D | 分离CO2H2混合物 |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H2,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
A.AB.BC.CD.D
【题目】张聪以“研究蜡烛的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有关空白。
资料: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步骤和方法)(1)点燃两支 _____ 的蜡烛(实验自变量)。
(2)用两只 _____ 大小的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控制变量),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蜡烛燃烧的时间 | |
高蜡烛 | 矮蜡烛 | |
第一次 | 23″18 | 26″06 |
第二次 | 23″19 | 24″94 |
第三次 | 20″02 | 21″45 |
第四次 | 15″16 | 19″10 |
(3)(结论)分析以上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对结论的解释)原因可能是_____。
(4)(反思)得出的结论和原来的猜想恰好相反,原来猜想的依据是_____。
【题目】生活离不开化学。下表是家庭中常用的洗涤剂的pH:
洗涤剂 | 洗发剂 | 护发剂 | 洗衣液 | 厕所清洁剂 | 厨房清洁剂 |
pH | 8 | 5 | 10 | 1 | 13 |
对照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清洁剂比洗衣液的碱性强
B.先用适量的洗发剂,再用护发剂中和
C.使用厕所清洁剂长期清除不锈钢表面的污垢
D.可用pH试纸测定洗涤剂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