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用正确的试剂成功探究出了在空气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可以选择Ca(OH)2溶液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至少有两种
【答案】BD
【解析】
A、甲溶液可以选择CaCl2溶液,不能选氢氧化钙溶液,因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和氢氧化钠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故选项不正确;
B、甲溶液选择氯化钙,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说明样品部分变质,故选项正确;
C、如果D物质是气体,说明甲物质是酸,酸既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碳酸钠反应,最终溶液都显酸性,无法判断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故选项不正确;
D、如果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溶液B中只有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钙,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溶液B中还有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
【题目】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1) | (1)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 酒精_____,蒸馏水不燃烧。 |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2) |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比硬纸片的低。 |
(3) | 在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 ①溶液中产生_____; ②短蜡烛火焰_____填“先于”“后于”)长的熄灭。 |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 密度比空气大;_____。 |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的原因是_____。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
【题目】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钠 | 镁 | 铝 | 硅 | 磷 | 硫 | 氯 | 氩 |
元素符号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Ar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
【题目】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进行系列实验。
(査阅资料)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进行实验。
序号 |
|
|
装置 | ||
反应后物质的 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 |
| 1:9 |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
| 1:10 |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 |
| 1:11 |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 |
| 1:12 | 无黑色物质 | |
| 1:13 |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
(1)实验中,证明产生了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比更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
(5)为检验的红色固体中是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三方法、现象及结论
方法:______。可能的现象及结论______。
【题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溶液。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然后,对反应过程中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I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无明显变化 | 猜想______不成立 |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______ | 猜想Ⅱ成立 |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______。可以改为向废液中加入少量______,溶液变为红色,证明猜想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