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答案】C

【解析】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A正确。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B正确。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故C错误。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处理事故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同老师到化学实验室中对酸碱盐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 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①盐酸不足量; 猜想②恰好完全中和; 猜想③盐酸过量

【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

猜想①正确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______

方案三

取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

_______

猜想③正确

【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猜想②正确 B、猜想③正确 C、猜想②或③正确

【实验探究二】 探究盐的性质

盐的代表是碳酸钠(Na2CO3),它是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常含有少量的NaCl)。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①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题目】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小红、芳芳两位同学分别作了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小红在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而芳芳

所做的实验无现象。写出小红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芳芳同学的试验为什么观察不到有气泡?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物受到盐酸的质

量影响,稀盐酸过量生成二氧化碳,若盐酸量不足则生成碳酸氢钠;②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而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可能有:①NaHCO3、NaCl、Na2CO3; ②NaHCO3、NaCl;

③NaHCO3、NaCl、HCl。

芳芳同学认为猜想③肯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确定芳芳同学实验是否生成碳酸氢钠,并证明反应后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

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①正确

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

【实验反思】若用少量的稀盐酸鉴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发现无气泡冒出,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对此实验结论,你是否赞同?若不赞同,还需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