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图A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原因是: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①③
【解析】
(1)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产生碳酸;
(2)图A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石蕊遇碳酸变红,原因是:;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瓶内压强变小,软塑料瓶变瘪;故选项正确;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水,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
故选:①③;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
(对比实验)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_____(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据此可知金属活性Al比Cu_____(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_____。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结论 | 推论 |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 Na+或_____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 _____ |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题目】同学发现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 假设二:含有镁 假设三:含有 氢氧化镁 假设四.....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将灰白色沉淀与液体分离的操作名称是_____。
(2)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试管1 | _____, | _____ | 假设一不成立 |
试管2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 假设二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假设三可能成立。 |
[实验反思]通过该同学的实验没有获得确切的结论,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得知该灰白色固体为碱式氯化镁[ Mg(OH)Cl]。
(3)某同学取少量碱式氯化镁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没有气泡产生,得到氯化镁的水溶液。碱式氯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