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原子核外有21电子
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D.钪原子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钪离子
【答案】B
【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A、钪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钪原子质子数为2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核外有21电子,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故C不正确;
D、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钪离子,故D不正确。故选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甲 | 溶液由红色变成_____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
乙 | U形玻璃管中____(填“左”或“右”)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
丙 | 用_____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后,再测定溶渡的pH | 最后溶液的pH_____(“≥7”“≤7”或“不变”)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评价反思) 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B.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 |
水中加入NaOH,看到U形管a侧液 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 |
C.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 D. NaOH溶解在水中要放热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