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
(2)t1℃时,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再加_____g甲物质,溶液仍然饱和。
(3)t2℃时,甲溶液中有少量丙,要提纯甲,用_____结晶法。
(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答案】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等于20g 15 降温 乙>甲>丙
【解析】
(1)交点的含义,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等于20g。
(2)t1℃时,甲溶解度2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60g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60g×=10g,甲溶剂质量60g-10g=50g,升温到t2℃甲溶解度50g,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g水溶解25g甲达到饱和状态,再加25g-10g=15g甲,甲达到饱和,故填:15。
(3)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提纯甲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故填:降温。
(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溶解度变小还是饱和溶液,且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降温之前丙溶质质量分数,降温之前丙溶解度小于降温之后甲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丙小于甲,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题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可能是NaCl和NaOH;
猜想②:可能只有NaCl;
猜想③:可能是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 溶液_____色 | 猜想①不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_____ | 猜想②不正确, 猜想③正确 |
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填序号)。
A pH试纸 B 铜 C 紫色石蕊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