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 )
A. 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 20℃时,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晶体一定大于4g
C. 溶液乙是饱和溶液
D. 溶液质量分数:乙<丙
【答案】C
【解析】
A、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析出,乙溶液是饱和溶液,而第二次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4g晶体,说明该温度下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g晶体,所以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B、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所以该温度下蒸发10g水,其饱和溶液析出4g晶体,此选项错误;
C、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析出,所得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D、溶液乙和丙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此选项错误。故选C。
【题目】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①15℃、101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表:
溶液 | 水 | 酒精 |
溶解度 | 1.0 | 0.3 |
②15℃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
[实验设计]在15℃、101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
[分析与表达]
(1)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__________,(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实验乙中,120mL酒精______(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_______mL.
(6)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写一条)
【题目】实验课上李老师指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等除外。全班学生很好奇,于是李老师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进行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mL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熔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产生大量气体,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一会儿,部分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②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探究一)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小明将上述实验药品放入锥形瓶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另一端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探究二)生成的沉淀是什么?
(2)(猜想假设)最后的沉淀中含有Cu(OH)2和________,一定不含有Cu。
(3)(实验验证)填写相应实验药品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_____,并加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沉淀中不含有Cu |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试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思考交流)后来部分沉淀渐渐变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