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 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

【答案】 漏斗 引流 CaCO3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K2CO3+Ca(OH)2=CaCO3↓+2KOH(三个化学方程式任意写两个即可)

【解析】(1)、过滤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和玻璃棒;为防止液体倾倒时冲破滤纸,应使液体沿玻璃棒引入;(2)、滤渣加盐酸产生气体,固体物质可能是金属单质或碳酸盐;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3)、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遇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与原料中的纯碱或草木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4)、猜想II中的碳酸钠不发生反应残留在滤液中,当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若向猜想II的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会出现沉淀。解:(1)、步骤②需要进行过滤,过滤需要选择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用于液体的引流,防止直接倾倒冲破滤纸;(2)、步骤③滴加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结合猜想,滤渣中含碳酸盐,可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CaCO3沉淀;(3)、原料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纯碱、草木灰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K2CO3+Ca(OH)2=CaCO3↓+2KOH;(4)、步骤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无气体产生,可说明滤液中不含量碳酸盐,而猜想II中的碳酸钠没有发生反应残留在滤液中,与实验现象不符;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与猜想二不符故猜想II不正确猜想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杨骏等,有删改)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方框中用图示表示1个臭氧分子的微观构成。

2)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 (填物质名称)直接转化生成的。

3)如上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 (填序号)。

A8:0010:00 B10:0012:00 C12:0014:00 D14:0016:0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C.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步骤Ⅰ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Ⅱ: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 所示曲线(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实验分析】根据图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应用】将29.4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为5︰1)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