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 | _(合理即可) | ①有CO32﹣,无Ca2+②有OH﹣ |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___( 合理即可)。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 合理即可)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Na2CO3+CaCl2═CaCO3↓+2NaCl 氢离子 滴加稀盐酸 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稀盐酸
【解析】
活动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活动二: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氢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原理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若溶液中有氢离子存在,则碳酸钙与氢离子不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氢离子;
方案二:实验结论是①有CO32﹣,无Ca2+②有OH﹣,所以应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因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后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经过综合分析,钠离子、氯离子能与其他离子共存,又不存在氢离子与钙离子,所以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因溶液中有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故答案为(1). Na2CO3+CaCl2═CaCO3↓+2NaCl (2). 氢离子 (3). 滴加稀盐酸 (4). 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5).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6). 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7). 稀盐酸
【题目】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C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交点温度在20℃~30℃之间
B.20℃时,在50g的水中加入12.2 g碳酸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20℃时,无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超过26.5%的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碳酸钠
【题目】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
过氧化氢溶液 | 水 | 水 | 水 | |
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