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1.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通过计算求出烧杯中溶液恰好是中性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根据质量关系图,滴入稀盐酸73g时,稀盐酸与溶液中碳酸钠全部反应生,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继续滴入稀盐酸则酸过量,中性溶液变成酸性;
故答:<;
(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y z
106:73=x:7.3g,解之得x=10.6g
73:117=7.3g:y,解之得y=11.7g
73:44=7.3g:z,解之得z=4.4g
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2.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2.5%.
分析:(1)由质量关系图,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A点,放出气体达最大值,溶液中碳酸钠全部反应生成氯化钠,继续滴入稀盐酸146g则酸过量,即图中B点;
(2)烧杯中溶液恰好为中性即滴加的稀盐酸恰好与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此时放出气体质量达最大值,即图中A点.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固体混合质量+加入稀盐酸质量-放出气体质量.
故答:<;
(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y z
106:73=x:7.3g,解之得x=10.6g
73:117=7.3g:y,解之得y=11.7g
73:44=7.3g:z,解之得z=4.4g
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2.5%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2.5%.
分析:(1)由质量关系图,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A点,放出气体达最大值,溶液中碳酸钠全部反应生成氯化钠,继续滴入稀盐酸146g则酸过量,即图中B点;
(2)烧杯中溶液恰好为中性即滴加的稀盐酸恰好与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此时放出气体质量达最大值,即图中A点.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固体混合质量+加入稀盐酸质量-放出气体质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
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 ; ③可能是 .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
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 | 盐酸 | NaOH溶液 | △t/℃ |
1 | 3.65% | 2.00% | 3.5 |
2 | 3.65% | 4.00% | x |
3 | 7.30% | 8.00% | 14 |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