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尿素[CO(NH2) 2]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

B.尿素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C.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尿素[CO(NH2) 2]则尿素是一种氮肥,因为含有氮元素;一个尿素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896年,瑞典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发表题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的论文,首次针对大气中C02浓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进行量化。1909年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一词开始成为人类研究大气系统的专业术语。

大气层中存在微量的H2O、CO2 、O3 、CH4 、N2O、CO等气体,这些气体能够让太阳辐射的热量透过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升温,又能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辐射热量,从而保持地表面的温度,这就是温室效应。随着地球的演化,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23℃上升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适宜生存的15℃,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38℃左右,可以说有了温室效应才有了生机勃勃的地球。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大气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被破坏,使大气中的CO2 的含量增加了32%;很多工业生产又给大气增添了新的温室气体CFCS、HFCS、SF6等。一些报道中指出CO2的增加是上世纪全球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CO2的占比约为55%,以下是100多年间CO2变化与气温变化的曲线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Svante Arrhenius发表的论文题目为《空气中碳酸对地面温度的影响》,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二氧化碳与碳酸的关系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常见的温室气体有CO2、____________再例举2种

3SF6中“F”的化合价为-1,计算“S”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以下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温室气体是空气污染物

B.“温室效应”给人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危机没有好处

C.“温室效应”是大气层中原有气体成分造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D.工业上改用脱硫煤作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5某同学看了以上两幅曲线图认为大气温度上升不仅仅是CO2增加的原因,他这样说的理由是_______。

【题目】小新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制二氧化碳,一开始产生一些气泡,可是很快气泡产生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止了。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因此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对此,小新产生了疑问并大胆猜想展开实验。

1【猜想一】选择合适的硫酸的浓度能使反应快速进行

【进行实验】在28℃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实验选取5种浓度如右图的硫酸分5组完成,每次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记录在下表:

试管编号

气体体积mL

1

35

2

47

3

55

4

51

5

42

2【猜想二】选择合适的温度可以使反应快速进行

【进行实验】向5只分别盛有1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各加入5mL相同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试管编号

温度℃

现象

A

40

有气泡

B

50

气泡比A试管多

C

60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持续时间更长

D

70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E

80

反应非常剧烈,大理石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

3【实验分析】

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

②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___________℃。

③除选用合适温度和浓度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_________操作,更有利气体的制备。

4你认为还可以研究___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请你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