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国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蒸发溶剂 ④增加溶质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
(4)A中混有少量的C,为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C ②③④ BCA 降温结晶
【解析】
(1)根据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故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
故填:C。
(2)点M在C的溶解度曲线的下面,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把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故选:②③④。
(3)t2℃时,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B的溶解度小于A、C的溶解度,根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是:溶质的质量分数=,t2℃时,A、B、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A、B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等于t3℃时,C的溶质质量分数=,但t3℃时C的溶解度大于t2℃时B的溶解度,也就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B,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C<A;
故填:BCA。
(4)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A结晶析出,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中混有少量的C,要提纯A,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填:降温结晶。
【题目】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取来一小块生铁(表面有铝粉涂层)片,用砂纸打磨除净涂层。为测定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称量数据见下表:
除净涂层后的生铁样品质量 /g | 12 |
烧杯的质量 /g | 32.5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 200 |
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g | 244.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如何确保所加入的稀盐酸为“足量”?_____。
(2)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按以上测定方法,则以下操作中会使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是_____。
A 加入的稀盐酸不足量
B 换用溶质质量分数更高的盐酸进行实验
C 未将样品表面涂层(已完全氧化)打磨干净
D 将表面涂层打磨干净的生铁样品磨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