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昆明)请根据下列假设,分析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进行物质的推断:
(1)假设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则溶液D中溶质的组成为
NaNO3和NaOH
NaNO3和NaOH
:(填化学式,多填、少填、错填均不给分,下同)
(2)假设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均恰好沉淀完全,生成蓝色沉淀C和溶液D.
①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
种组成(填数字);
②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有两种组成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所含溶质分别是
Na2SO4和NaNO3
Na2SO4和NaNO3
Ba(NO32和NaNO3
Ba(NO32和NaNO3
;    
③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都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NO3
NaNO3
分析:(1)根据题意: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和溶液B硝酸铜;硝酸铜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是氢氧化铜,同时生成硝酸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由此可知溶液D中溶质的组成;
(2)根据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的反应,由于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的量不同,最终溶液D的成分不同,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题意,根据方程式CuSO4+Ba(NO32=(CuNO32+BaSO4↓可知: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和溶液B是硝酸铜;硝酸铜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是氢氧化铜,同时生成硝酸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氢氧化钠;所以,溶液D中溶质的组成为NaNO3和NaOH;
(2)由方程式CuSO4+Ba(NO32=Cu(NO32+BaSO4↓可知,由于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的量不同,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D的成分不同:当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反应时,过滤后,溶液B是硝酸铜,再与加入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得到的溶液D只有硝酸钠;当CuSO4溶液过量时,与Ba(NO32溶液反应后过滤,溶液B中含有硝酸铜和硫酸铜,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均恰好沉淀完全,生成的溶液D中有Na2SO4和NaNO3;当Ba(NO32溶液过量时,与Ba(NO32溶液反应后过滤,溶液B中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钡,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均恰好沉淀完全,生成的溶液D中有Ba(NO32和NaNO3.由以上分析可知:
①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三 种组成;
②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有两种组成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所含溶质分别是Na2SO4和NaNO3或Ba(NO32和NaNO3;    
③溶液D的几种组成中都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3
故答为:(1)NaNO3和NaOH;(2)①三:②Na2SO4和NaNO3;  Ba(NO32和NaNO3(顺序可颠倒);③NaNO3
点评:要想判断出溶液D中的溶质由几种可能,关键的就是分清过量、那种物质过量以及恰好反应的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昆明)(1)如图1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混合后质量均为m):

①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m,请解释原因
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
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
,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
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②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m,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因为两种药品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因为两种药品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如图2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2所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I) (II) (III) (IV)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变红色
紫色纸花变红色
分析 ①实验(III)验证了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Ⅳ)验证了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通过实验(I)、(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012?昆明)(1)如图1所示a、b、c、d四个点,表示可燃物容易着火的点是
d
d
点(填字母序号).

(2)请根据如图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
参加反应的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分子个数比为
1:2或2:4
1:2或2:4
,生成物中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的个数比为
1:4
1:4

(3)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不含催化剂)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所得固体
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则反应中已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46.8
46.8
%.
(4)请根据图3所示回答问题:
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两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a.
可先将R溶液从A状态稀释到C状态,再将温度升高到60℃
可先将R溶液从A状态稀释到C状态,再将温度升高到60℃
;b.
可先将A状态的R溶液温度降低到20℃,过滤后再将滤液温度升高到60℃
可先将A状态的R溶液温度降低到20℃,过滤后再将滤液温度升高到60℃
;c.A状态由两种不同途径变到B状态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
(填“是”或“否”).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e
ae
(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a.只有N析出晶体;    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    d.M、N均有晶体析出;
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