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配制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其放在纸片上称量
B.仰视量筒量取液体会导致实际液体量偏少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会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D.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需要加入等质量的水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所以在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A错误;
B、量取液体时仰视液面,会造成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读数。B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已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变。C错误;
D、设4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00g,20%的溶液质量为x。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得出:100g×40%=20%×x。解得x=200g。所以加入的水的质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200g-100g=100g。D正确。
故选D。
【题目】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选项 | 方法 | 示例 |
A | 实验法 |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B | 分类法 |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C | 归纳法 |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
D | 类比法 |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
A.AB.BC.CD.D
【题目】下表是NaC1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若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_____(填一种)。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 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C 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题目】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两组实验,探究常温下 KClO3 在硫酸溶液中将 KI 氧化生成 I2或者 KIO3 的影响因素。知识信息:
I.碘单质(I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水溶液呈黄色。
II.KClO3、KI、KIO3、KCl 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一:硫酸用量对产物的影响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某浓度的 KI 溶液/(mL) | 0.50 | 0.50 | V1 | 0.50 |
某浓度的 KClO3 溶液(/ mL) | 0.30 | V2 | 0.30 | 0.30 |
某浓度的硫酸溶液/(mL) | 0 | 0.25 | 0.65 | 0.75 |
水/(mL) | 1.20 | 0.95 | 0.55 | 0.45 |
实验现象 | 无色 | 浅黄色 | 黄色 | 无色 |
(1)在某浓度的硫酸中,KClO3 可将 KI 氧化,生成 I2、H2O、K2SO4 和物质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 X 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表中 V1=_______________、V2=_____________。
(3)设计试管①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在试管③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淀粉溶显_____________。
(5)试管④中的 KClO3 可将 KI 氧化成含碘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___________。
实验二:KClO3 用量对产物的影响
试管编号 | ⑤ | ⑥ | ⑦ | ⑧ |
某浓度的 KI 溶液/(mL) | 0.50 | 0.50 | 0.50 | 0.50 |
某浓度的 KClO3 溶液(/ mL) | 0.05 | 0.20 | 0.25 | 0.30 |
某浓度的硫酸溶液/(mL) | 0.75 | 0.75 | 0.75 | 0.75 |
水/(mL) | 0.70 | 0.55 | 0.50 | 0.45 |
实验现象 | 浅黄色 | 黄色 | 浅黄色 | ? |
(6)对比实验一、二,上表“?”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
(7)若要继续探究,实验三的名称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