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1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写出一种使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_____。
(2)20℃时,A、B、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_____。
(3)当A中有少量C时,可用_____法提纯A。
(4)在30℃时,将50gB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再升温至65℃过程中(不考虑溶剂的挥发),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字母序号)。
A CO2固体 B CaO固体 C NH4NO3固体 D NaCl固体
【答案】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B>C>A; 降温结晶 140g; 变大; C
【解析】
(1)使A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答案为: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20℃时,A、B、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B>C>A;故答案为:B>C>A;
(3)当A中有少量C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在30℃时,将50gB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40g+100g=140g;再升温至65℃过程中(不考虑溶剂的挥发),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变大,因为剩余的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40g;变大;
(5)加入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有硝酸钾析出;故答案为:C;
【题目】蜡烛(主要含碳、氢、氧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1)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二氧化碳。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水。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
(2)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__(选填字母)。
A 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 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 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3)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 氧气含量 | 二氧化碳含量 | 一氧化碳含量 | |
蜡烛点燃前 | 48.4% | 18.7% | 0.058% | 0 |
蜡烛熄灭后 | 71.6% | 15.6% | 3.643% | 0.0182% |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
①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