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酚酞试液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的颜色变红了。她觉得很奇怪,又做了以下工作:

实验一:重新取一洁净的试管和纯净的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11。

实验二:分别测试纯净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铁、硝酸钾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表:

K2CO3

NaCl

CuSO4

Na2SO4

FeCl3

KNO3

pH

10

7

4

7

3

7

她还到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酸和碱都有强弱之分,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碳酸、醋酸等是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弱碱。

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强酸和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弱碱盐,强碱和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叫强碱弱酸盐。问:

(1)由最开始的实验,你认为溶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                              

(2)她重新进行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                                            

(3)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4)由实验二及查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你还能得出哪几点结论

                                                                          

(1)碳酸钠溶液中含碱溶液,或试管内壁不干净(合理答案也可)

(2)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溶液pH>7显碱性均可

(3)有的盐溶液pH=7有的pH>7有的pH<7

(4)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或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实验探究让化学更具魅力,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同学们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处理:过滤,取滤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图中纵坐标(y)表示
生成沉淀的质量,
生成沉淀的质量,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03↓+2NaCl,
CaCl2+Na2CO3=CaC03↓+2NaCl,
,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CaCl2
NaCl、CaCl2
,C点时溶液的 pH
(填“>”“<”“=”)7.
(2)如图所示,一同学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小气球鼓了起来.请写出符合这一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Zn+2HCl=ZnCl2+H2
Zn+2HCl=ZnCl2+H2

②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3)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   成   的   原   因
可能是CaCO3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可能是
Ca(OH)2
Ca(OH)2
随着气温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会
变小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以上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②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只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白色粉末中含Ca(OH)2
白色粉末中含Ca(OH)2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③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B
AB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填序号)
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铵(碳酸氢铵的简称)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很快消失,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查阅资料】
(1)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
(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铵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常用于检验氨气(NH3).
【收集证据】(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安装仪器的顺序是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微热试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有一段水柱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微热试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有一段水柱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进行实验: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铵粉末,加热.将一白瓷板放在导管口的下方
②将湿润的酚酞试纸与碳铵接触   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③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于试管口处
【获得结论】碳铵受热消失了,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反思与交流】(1)实验时小王同学的试管内壁附有碳铵粉末,你的建议是
把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直立起来,用手指弹一下纸槽或药匙
把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直立起来,用手指弹一下纸槽或药匙
;小刘同学的试管破裂了,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试管外壁有水
试管外壁有水

(2)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需要做碳铵能否与湿润的酚酞试纸作用的实验,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的对照试验才能证明生成的不是碳氨蒸汽而是氨气
不同意,因为只有经过这样的对照试验才能证明生成的不是碳氨蒸汽而是氨气

(3)闻生成物的气味时有的同学直接把鼻子凑到试管口处,结果受到了比较强烈的刺激,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离容器口稍远一些,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使其飘进鼻孔
离容器口稍远一些,用手轻轻扇动气体,使其飘进鼻孔
.对于如何减少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强烈刺激,你的建议是
碳铵的量不要加的太多,或实验出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打开实验室的排气扇或用水吸收生成的气体等.
碳铵的量不要加的太多,或实验出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打开实验室的排气扇或用水吸收生成的气体等.

(4)有的同学把导气管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他认为由此也可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你认为理由充分吗?为什么?
理由不充分,因为假设生成的是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理由不充分,因为假设生成的是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实验探究让化学更具魅力,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同学们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处理:过滤,取滤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图中纵坐标(y)表示_______________,AB段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C点时溶液的 pH___      _(填“>”“<”“=”)7.

(2)如图所示,一同学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

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小气球鼓了起来。

请写出符合这一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同学们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成   的   原   因

可能是CaCO3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可能是                     

随着气温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会       (填变大或变小)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以上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②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只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③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填序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