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现提供下列装置,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上图B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管口进入。
【答案】锥形瓶 B、D Zn+H2SO4═ZnSO4+H2↑ b
【解析】
(1)图B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锌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B;氢气不溶于水,可以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实验室制取氧气,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b端管口进入。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I.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评价 | ||
第 一 组 | ①_______ |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 同学们认为猜想I②_____(成立或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 | |
第二组 | 第一步 | 产生白色沉淀 |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 |
第二步 | ④_______ |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Ⅱ成立 |
(反思交流)
(1)第2组实验第一步中加入过量氯化钙的作用是⑤_____。
(2)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⑥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⑦_____。
【题目】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
⑴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图中d点可表示:t2℃时物质_____(填编号) 的不饱和溶液;
②t3℃时,50g 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解,该物质是_____(填编号);
③将t1℃处于a点状态的甲溶液升温至t3℃,则图中能表示t3℃该溶液状态的点为_____(填字母编号);
④若固体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可采用溶解,_____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2)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所示,据此回答: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
20℃ | 40℃ | 20℃ | 40℃ | |
水 | 109g | 129g | 21.8g | 49g |
酒精 | 17.3g | 40g | 不溶 | 不溶 |
①40℃时,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②2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4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CO2不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反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题目】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化石燃料燃烧会带来空气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等。
(2)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
(4)某可燃性气体可能是C2H2、CH4、CO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13g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9g水,则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为______(填字母)。
A C2H2 | B C2H2和CH4 |
C CH4和CO | D CH4、CO和C2H2 |
【题目】已知A与一定量的B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为C和D。
物质 | A | B | C | D |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
微观示意图 |
(1)从微观角度看,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宏观角度看,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从变化角度看,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在反应中继续通入足量的B,则C可进一步完全转化为,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