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图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请写出 E 的一种用途_____。
(2)C和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B→D:_____。
D+E→F:_____。
【答案】灭火 分子的结构不同 2H2+O22H2O CO2+H2O═H2CO3
【解析】
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故D可能是水,水能与E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F,故E可能是二氧化碳,生成的F是碳酸;气体化合物C能与气体单质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是氧气,C可能是一氧化碳;气体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故A是氢气,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由分析可知(1)E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等;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和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结构不同;
(3)①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②水和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题目】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 B 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A.AB.BC.CD.D
【题目】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 硝酸钾 | 20.9 | 31.6 | 45.8 | 64 | 110 | 169 | 246 |
氯化钠 | 35.8 | 36 | 36.3 | 35.4 | 37 | 38.4 | 39.8 |
(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3)操作1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4)请定量描述晶体1的组成(忽略操作中的误差)_____________。
(5)溶液2为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6)关于溶液1和溶液2中溶解的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溶液 1 _________溶液2 (选填“>”、“<”或“=”)。
(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溶质质量相同
【题目】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选填字母序号),该收集利用了氧气_____的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一个优点_____。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