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溶解度/g | |||
NaCl | KCl | NH4Cl | KNO3 | |
20 | 36.0 | 34.0 | 37.2 | 31.6 |
40 | 36.6 | 40.0 | 45.8 | 63.9 |
60 | 37.3 | 45.5 | 55.2 | 110 |
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g
D.60℃时降温到2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Cl
【答案】C
【解析】
A、溶解度的单位是g,由表格数据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故错误;
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故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8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氯化铵就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为:45.8g+100g=145.8g,故正确;
D、60℃时降温到20℃时,等质量的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但是选项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确定,故错误。
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t6 |
剩余固体质量/g | 20 | 20 | 19.6 | 18.8 | 18.6 | 18.4 | 18.4 |
(1)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
(3)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4)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5)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占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的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_____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
[反思交流]
①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进入水的体积会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②空气中的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合理的解释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