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为饱和溶液
B. 降温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D. t2℃时,在100g水中加入80gb能形成180g溶液
【答案】C
【解析】
A. 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为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B. 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不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 t1℃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说法正确;
D.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80,在100g水中加入80gb物质,b物质不能全部溶解,不能形成180g溶液,说法错误。
故选:C。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①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和16.0%;
②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横线上填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 /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 _______________ |
(交流与反思)
(2)丙同学使用了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是_________;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 ④Ca(OH)2分解温度为580℃,CaCO3分解温度为825℃,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
[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
[进行猜想]①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
②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实验过程]
(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现用A、B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____(填“c”或“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证明碱石灰已变质。
(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则样品成分最多有___种可能性(填数字)。
(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 ②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③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置; ④________。 | 操作③的主要目的是:___ 操作④的现象:____ | 样品中一定有Ca(OH)2 |
实验二 | ①取干燥样品50g,控制在600℃内,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 ②将①中剩余固体控制在850℃内反复加热,冷却后称量。 | 操作①中称得固体质量为45.5g;操作②固体质量无变化。 | 样品中一定没有_____(填化学式) |
[探究结论] 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其中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通过探究活动,大家知道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明白了碱石灰要密封保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