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为四种不同的物质,其中A .B为无色液体,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条件或其他物质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 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在C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 CO2 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产生大量的热,放出白光
【解析】
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C是氧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是二氧化碳;A 、B为无色液体,且A能产生氧气,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水;
(1)A物质的名称是过氧化氢,D物质的化学式为CO2;
(2)写出B→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热,放出白光。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题小组的同学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准备]连接好如图1的装置后.先将导管伸人水中,然后用手捂住容器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进行实验]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瓶中迅速塞紧塞子。现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待红磷熄灭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瓶中的量明显小于瓶内室气体积的1/5。
[质疑猜想]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是什么?小组同学依据猜想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小红猜想可能是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于是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将燃烧匙内剩余物质加热。观察到______由此判断红磷过量。
活动二:小明认为瓶内可能还有氧气残留。资料显示:红色的铜粉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于是他设计如图3所示的实验:将集气瓶内残余气体通入装置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红色的铜粉变黑,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研讨]当瓶内的氧气浓度过低时就不能支持红磷持续燃烧.无法将氧气耗尽。
[实验改进]脱氧剂是一种食品保鲜剂,它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
同学们采用脱氧利进行如图4所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 0 | 5 | 10 | 30 | 35 | 45 |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 50 | 35 | 27.5 | 19.7 | 19.7 | 19.7 |
①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能力发展]与燃烧红磷法相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KMnO4溶液浓度 | 0.002% | 0.01% | 0.1% | 1% |
鸡皮的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 | 全部变为棕色 | 全部变为黑色 |
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实验 | |||||
铜片 质量/g | 实验前 | 0.54 | 0.54 | 0.54 | 0.54 |
18小时后 | 0.54 | 0.52 | 0.54 | 0.43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