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g2+中的“2”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溴原子在反应中_____________(填“易失去”“易得到”或“不易得失”)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答案】2CH4 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79.99 易得到 Br-
【解析】
(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2CH4;故填:2CH4;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99;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溴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溴离子;故填:79.99;易得到;Br-。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2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査阅资料)资料一:将CO2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先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
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資料二;Ca(HCO3)2易溶于水;CaCl2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 NaHCO3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Na2CO3
猜想二:溶质全为Na2CO3
(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_____
猜想四:溶质全为 NaHCO3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猜想_____不成立 |
② |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 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 (3)现象为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③ |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 液,加入适量稀HCl | 有气泡产生 | (4)猜想_____成立 |
(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
(5)你认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题目】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分析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某温度时的硝酸钾溶解度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温度是_____℃。
温度(℃) | 2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100g 水) | 31.6 | 63.9 | 145 | 110 | 140 | 169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_____
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选填 “增大”或“减小”); 60℃时,将6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为_____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精确到0.1%)。下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已知溶液①到溶液②的过程中,溶液质量保持不变,
操作I的具体名称为_____,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_____②_____③(填“>”、“<”或“=”)。
【题目】小强看到妈妈将某品牌洗净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气泡冒出。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 :气体成分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探究Ⅱ:为探究过碳酸钠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同学们找来过碳酸钠进行实验.
[实验背景]取少量过碳酸钠试剂溶于温水中,发现有气泡缓缓冒出,形成无色溶液X;取少量溶液X加入MnO2 ,发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猜想假设]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找资料]①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实验过程]学习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 主要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取样,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 ________________ |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
②取①所得上层清液,滴 加________溶液 | 无白色沉淀产生 |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
③重新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___ | 证明溶液中无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