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以下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若此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
(4)实验一、二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在“实验一”“实验二”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_____。
(5)从反应角度:以上三个反应相同点是_____(填序号)。
A 都是分解反应
B 都放出热量
C 产物都是常温下固体
D 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引燃铁丝 ①④ 迅速将适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吸收二氧化硫 能够溶于水 实验二 BD
【解析】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若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未打磨生锈的铁丝,导致铁丝无法燃烧,或者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氧气的浓度降低了;
故填:引燃铁丝;;①④。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迅速将适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故填:迅速将适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4)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有害气体,说明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此处问的是物理性质,应填能够溶于水; 沙子无法吸收二氧化硫,但可以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实验二。
(5)反应相同点:都放出热量、都是化合反应。
故填:B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阅读产品标签发现,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高锰酸钾的纯度高达,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小组同学设计了直立型装置制取氧气,并与传统斜卧型装置相比较,如图,各放入5g高锰酸钾,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每组进行五次实验后取平均值。
装置类型 | 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 |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 | 生成氧气的总体积 |
直立型 |
|
| 552mL |
斜卧型 |
|
| 456mL |
(1)小组同学用直立型装置制取氧气时,不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______。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反应,斜卧型装置收集到的氧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A 试管底部被火焰充分包围,升温快
B 药品受热面积大,温度高
C 加热过程中无需移动火焰,药品处于持续高温中。
(4)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两种装置制取的氧气质量均明显大于理论值,同学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可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2:可能是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3:______。作出以上猜想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实验a: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猜想______错误。
实验b:取少量锰酸钾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冷却,若______则猜想2正确。
【题目】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2.5g该样品与0.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1、t2、 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g | 2.48 | 2.34 | 2.04 | 2.04 |
请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___________g
(2)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