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1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
1
、G
2
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块通过G
1
、G
2
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t
1
、△t
2
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块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在不挂重物的情况下轻推滑块,如果得到△t
1
______△t
2
(选填“=”“<”“>”)就可以证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若取M=0.4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
A.m
1
=5g B.m
2
=15g C.m
3
=40g D.m
4
=400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为______(用△t
1
、△t
2
、D、x表示).
(4)如图2所示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当小车质量一定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加速度a与作用力F的图线如图所示.
(1)图线未过坐标原点,原因是:______
(2)图线出现弯曲,原因是:______.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
1
=7.06cm、s
2
=7.68cm、s
3
=8.30cm、s
4
=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F关系是______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求:
①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1
=______cm;
②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
2
.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
-2
)
0.69
1.18
1.66
2.18
2.70
①请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作出a-F的关系图象;
②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不变.实验中应把长木板在小车运动的起始端适当垫高,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_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3)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最好应选用______.
A.a-m图象 B.m-a图象 C.a-
1
m
图象 D.
1
a
-
1
m
图象
(4)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给出的数据计算在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m/s和小车在此过程中的加速度a=______m/s
2
(计算结果均要求取两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 D.类比法
(2)研究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在小车中增减砝码,应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总质量
(3)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
1
=30mm,1与2两点间距离x
2
=36mm,2与3两点间距离x
3
=42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
4
=48mm,则小车在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
2
.
(4)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
-2
0.10
0.20
0.28
0.40
0.52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______,而实验中却用______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的交流电源;C为钩码;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可以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钩码的总重量.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该同学由纸带上的打点每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得到A、B、C、D、E几个计数点,测量得相邻计数点间的长度如图中所示.则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钩码的重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重量.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c),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答:______.
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小车搁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定小车的加速度a,小桶通过细线对小车施拉力F.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F/N
0.21
0.30
0.40
0.49
0.60
a/(m/s
2
)
0.10
0.21
0.29
0.41
0.49
(1)根据测得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a-F图象.
(2)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3)若要使作出的a-F图线过坐标原点,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______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减小小车的质量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适当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
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时,且平衡掉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我们在做“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关系”的探究实验时,用得到的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
(1)你认为造成图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
(2)利用这个图象,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实验时小车的总质量.
如选填“能”,则小车的总质量为______kg.
如选填“不能”,则简述原因:
0
9272
9280
9286
9290
9296
9298
9302
9308
9310
9316
9322
9326
9328
9332
9338
9340
9346
9350
9352
9356
9358
9362
9364
9366
9367
9368
9370
9371
9372
9374
9376
9380
9382
9386
9388
9392
9398
9400
9406
9410
9412
9416
9422
9428
9430
9436
9440
9442
9448
9452
9458
9466
176998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