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一导热的可自由滑动的轻隔板把一圆柱形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如图所示。A和B中分别封闭有质量相等的氮气和氧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则当两部分气体处于热平衡时
A.
内能相等
B.
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C.
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
D.
分子数相等
质量和初速度大小v
0
都相等的A、B、C三个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竖直上抛,B球以倾角θ斜向上抛,C球沿倾角也为θ的光滑斜面上滑,(空气阻力不计),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A
、h
B
、h
C
,则
A.
h
A
= h
B
= h
C
B.
h
B
= h
C
< h
A
C.
h
A
= h
C
> h
B
D.
h
A
> h
B
,h
A
> h
C
如图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A是α粒子源,F是铝箔,S为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由于
A.
α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B.
α粒子从氮核里打出的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C.
α粒子从F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D.
粒子源中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
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环心在O处,环上N点与之等高,NM为一光滑直轨,质点小球a自N处从静止开始沿NM运动到M点,而小球b则由O点起自由落体到M点,关于两球运动时间的长短关系为
A.
a长
B.
b长
C.
一样长
D.
不好比较
一列波由波源向同围扩展,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介质中各质点由波源向周围运动
B.
介质振动的能量由波源向周围传播
C.
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形式由波源向周围传播
D.
介质中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附近振动而没有发生迁移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
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
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
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如图所示均匀介质中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S
1
、S
2
分别位于x
1
=-2×10
-1m
和x
2
=12×10
-1m
处,t=0时刻以频率为f=10Hz同时开始向上振动,振幅为A=2cm,波的传播速度为v=4m/s,P、M、Q三质点的平衡位置离O点距离分别位于OP=0.2m和OM=0.5m、OQ=0.8m的三个点。则下列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t=0.1s时刻质点Q开始沿y轴正方向运动
B.
经t=0.17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14cm
C.
t=0.275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D.
t=0.35s时刻,S
1
S
2
之间(不包括S
1
S
2
点)振动位移为零的点共有三处
如图在真空中带电粒子P
1
和P
2
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从O点射入匀强电场.它们的初速度垂直于电场强度方向,偏转之后分别打在B、C点,且AB=BC,P
1
的带电量为P
2
的3倍,则P
1
、P
2
的质量之比m
1
∶m
2
为
A.
3∶2
B.
2∶3
C.
4∶3
D.
3∶4
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相距r时,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将两球接触后分开,放回原处,相互作用力大小仍等于F,则两球原来所带电量和电性
A.
可能是等量的同种电荷;
B.
可能是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C.
可能是不量的异种电荷;
D.
不可能是异种电荷。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分别置于a、b两处时,导线MM′与NN′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分别为F
a
、F
b
,可判断这两段导线
A.
相互吸引,F
a
>F
b
B.
相互排斥,F
a
>F
b
C.
相互吸引,F
a
<F
b
D.
相互排斥,F
a
<F
b
0
4166
4174
4180
4184
4190
4192
4196
4202
4204
4210
4216
4220
4222
4226
4232
4234
4240
4244
4246
4250
4252
4256
4258
4260
4261
4262
4264
4265
4266
4268
4270
4274
4276
4280
4282
4286
4292
4294
4300
4304
4306
4310
4316
4322
4324
4330
4334
4336
4342
4346
4352
4360
176998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