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平均气温(℃) | 11.6 | 23.5 | 2.6 | 18.3 |
≥10℃积温(℃) | 4 140 | 8 200 | 2 800 | 6 500 |
年降水量(mm) | 683 | 1 980 | 538 | 1 350 |
【1】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2】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资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
【题目】科尔沁地区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是牧草丰盛的著名牧区,现在已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我国华北地区有严重的潜在威胁,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转移的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 1949年 | 1955年 | 1960年 | 1970年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年份 | 1978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东经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69° | 43.80° | 43.68° | 43.84° |
【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是
A.向东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西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2】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过度樵采,破坏固沙植物
C.严重超载放牧 D.农牧交错带的过度垦殖
【题目】人口和资源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 人口(亿) | 耕地(亿公顷) | 人均耕地(公顷/人) |
1750 | 2~2.5 | 0.6 | 0.3~0.24 |
1850 | 4.1 | 0.81 | 0.2 |
(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总数增加了,而人均耕地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
B.自然灾害不断
C.战乱频发
D.土地兼并严重
(2)上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 )
A.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B.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C.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D.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题目】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2013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 | 人口密度 | HDI | 平均 | 国民平均 | 老年人口 |
甲 | 403 | 0.385 | 51.1 | 3.3 | 2.98 |
乙 | 126 | 0.385 | 54.6 | 4.3 | 3.41 |
丙 | 111 | 0.719 | 76.9 | 10.4 | 11.04 |
丁 | 8 | 0.719 | 67.2 | 8.8 | 15.26 |
(1)根据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2)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
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
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
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题目】读某地区发展变化数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项目 | 1950年 | 2010年 | |
甲 | 城市数目(个) | 1 | 5 |
乙 | 工业总产值(万元) | 12 | 176 500 |
丙 | 城市人口(万人) | 12 | 65 |
丁 | 城市人口比重(%) | 2.7 | 45.6 |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