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110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验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为α。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 B.12:40 | C.11:00 | D.11:20 |
A.英国伦敦 |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0E) |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0E) |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0W)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21.50N | B.21.50S |
C.45°N | D.赤道 |
如图示意我国中部某粮食生产大省的水系和1月份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省
A.温带草原广布 | B.地势西高东低 |
C.河流含沙量小 | D.河流结冰期长 |
A.水旱灾害频发 | B.地形崎岖不平 |
C.光热条件不足 | D.对外交通不便 |
①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
②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③杜绝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④有利于减缓风沙危害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如图表示某工业产品产、销、研的关联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产、销、研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是
A.现代交通和通信 | B.众多的劳动力 |
C.丰富的资源 | D.优美的环境 |
A.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 |
B.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
D.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 |
A.交通运输 | B.商业和贸易 |
C.交通枢纽 | D.通信 |
如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影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的变化 | B.市场需求的变化 |
C.科学技术的发展 | D.国家政策的变化 |
A.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 |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 |
C.减少温室大棚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
D.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促进了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 |
如图为上海世博园用地规划图。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5.28 km²,其中浦西1.35 km²,这里原有大片老厂房及部分老民居。回答问题。
【小题1】上海世博园布局于黄浦江两岸,其主导因素是
A.靠近中心商务区 | B.地价低廉 |
C.有利于城市改造 | D.缓解越江(黄浦江)交通压力 |
A.同心圆 | B.扇形 | C.多核心 | D.田园城市 |
A.科技水平的差异 | B.经济水平的差异 |
C.地域文化的差异 | D.国家政策的差异 |
下面甲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平方米)分布示意图,乙图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乙图反映的区域最可能是甲图中的
A.P | B.L | C.M | D.N |
A.地形 | B.建筑物高度 | C.人口密度 | D.交通 |
如图表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依次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
A.使每一寸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
C.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生态城市 |
如图表示某城市4个行政分区的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分A、B、C三类功能区)、地价分布、网格代码。同一行政分区内,若功能区相同则每一小方格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区不同,则每一小方格人口数量依A︰B︰C按2︰3︰1比例而定。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若功能区分布合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B类功能区为商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丙区最好
③网格代码7、10、12人口数量相同 ④该市主导风向可能为偏南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1 | B.2 | C.5 | D.6 |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春节后都出现“民工荒”现象。下表为我国2005-2010年部分产业工资年均增长率(%)表。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收入增长快 ②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③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 ④流出地就业机会减少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A.重工业 | B.医疗、卫生行业 |
C.高新技术产业 | D.劳动密集型产业 |
如图为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甲、乙、丙、丁表示四个国家,则逆城市化现象最明显的国家可能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