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货轮12月初从香港出发驶往荷兰的鹿特丹港,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选择最近路线航行,货轮经过海峡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④①② | D.③①④② |
A.顺风顺水 | B.顺风逆水 | C.逆风顺水 | D.逆风逆水 |
A.变浅 | B.加深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如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
B.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
C.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 |
D.位于地形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 |
A.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 |
B.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 |
C.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 |
D.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 |
A.温带荒漠 | B.温带草原 |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甲河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位于南半球 | B.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 D.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新 |
A.河流有凌汛现象发生 | B.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C.Q湖南侧深度变化大于北侧 | D.Q湖最大湖面b出现在冬季 |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茫茫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11.5米;最小面积是2 700~3 000平方千米,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定期发生变化 |
C.洞里萨湖终年补给洞里萨河 |
D.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
A.全年 | B.1~6月 |
C.5~10月 | D.11月~次年4月 |
如图为某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图,虚线为一锋面,且①地在未来72小时内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则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气旋 | B.北半球反气旋 |
C.南半球气旋 | D.南半球反气旋 |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
B.①处山坡的坡面朝向东北 |
C.①处山坡降水比②处山坡小 |
D.①处山坡上的马尾松(喜光)比②处山坡上的长得好 |
图为通过某天气系统中心、距中心正南200 m和距中心正北200 m分别作的三条东西向气压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在天气系统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风力最大的是( )
A.南面 | B.西面 | C.东面 | D.北面 |
A.锋面气旋 | B.低气压 | C.高气压 | D.台风 |
图为某日上海附近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当上海地区为图中的天气系统控制时,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伏旱天气 | B.阴雨连绵天气 |
C.高温多雨的天气 | D.台风天气 |
A.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
B.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 |
C.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就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
D.当该天气系统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南方会发生洪涝灾害 |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三大产业比重图,图中①代表2008年,②代表2009年。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 )
A.西部经济地带 |
B.中部经济地带 |
C.东部经济地带 |
D.城市郊区农业经济地带 |
A.第一产业比重增加 |
B.第二产业比重增加 |
C.第三产业比重减少 |
D.该城市劳动密集型工业可能向中西部转移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湖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