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中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CD段是河水补给潜水 |
B.河流EF段有凌汛现象发生 |
C.河流EF段的流向是由北向南 |
D.该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
A.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
B.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
C.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
D.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
A.北京白昼将继续变长 |
B.天山牧民在云杉林带以下的山麓牧场放牧 |
C.我国华北地区多暴雨 |
D.洛杉矶地区森林火灾等级最高 |
图l是我国株洲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如果在湘江上建一河港,最适合的地点是( )
A.M处的东岸 | B.N处的北岸 |
C.M处的西岸 | D.N处的南岸 |
A.①河段 | B.②河段 |
C.③河段 | D.④河段 |
A.宝成线 | B.湘黔线 | C.京九线 | D.京广线 |
该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图上方为正北方。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是:
A.东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POQ=60°,∠POM=30°),完成问题。
【小题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23°26′S, 120°E | B.23°26′S, 120°W |
C.23°26′N, 60°E | D.23°26′N, 60°W |
A.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 |
B.伏尔加河正值枯水期 |
C.长江三峡水库正值泄洪期 |
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 |
读图1“某沿海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及图2,回答问题。
【小题1】E点的海拔高度为
A.-10~0米 | B.0~10米 | C.10~20米 | D.-10~10米 |
A.PE线 | B.EF线 | C.MP线 | D.LN线 |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2、图3,回答问题。
【小题1】图2中各箭头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位置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的数值大小有关 |
C.四川盆地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与③的数值大小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总辐射较大,与④的数值大小有关 |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
B.乙、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 |
C.断层形成与①有关 |
D.②③④属于内力作用 |
该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 | B.2月至4月 |
C.5月至7月 | D.8月至10月 |
A.蒸发旺盛 | B.河道弯曲 | C.地势起伏 | D.湿地调蓄 |
G2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从1998年开始,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数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原有人口基数小 | D.人口大量迁入 |
A.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 B.就业压力增大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环境质量陡然下降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阅读“2008年全国人口统计表”,回答问题。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国总人口 | 132802 | 100.0 | 城镇人口 | 60667 | 45.7 |
0—14岁 | 25166 | 19.0 | 乡村人口 | 72135 | 54.3 |
15—59岁 | 91647 | 69.0 | 男性 | 68357 | 51.5 |
60岁及以上 | 15989 | 12.0 | 女性 | 64445 | 48.5 |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C.现代型 | D.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②劳动力不足 ③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④城市化水平较低 ⑤性别比构成较大 ⑥贫困人口增多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①③④⑥ |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1)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 (图2),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⑤→⑥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加速发展 | B.城市郊区化 |
C.逆城市化 | D.城乡差别拉大 |
A.③时段 | B.④时段 | C.⑤时段 | D.⑥时段 |